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孙思淼赚配网
“早在数千年前,中国的古人就开始认识自然界中的万物。比如《诗经》,就用大量的草木鸟兽虫鱼记录了先人对自然的认知与情感,孔子也曾说‘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’。通过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,我们可以去写更美的诗篇、更好的辞藻……”
小朋友们夜游博物馆
8月20日,成都盛夏的暑热还未消退,成都自然博物馆(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)中依旧人潮如织,怀抱好奇与期待的学生与家长穿梭在展厅中,仰望巨大的恐龙化石发出惊叹。此时,来到馆内负一楼的学术报告厅,同样坐满了结伴而来的孩子与家长,他们圆润的脸庞稚气未脱,却能看着屏幕上的照片,脱口而出“白头海雕”等准确的动物名称。
在恐龙旁搭帐篷赚配网
当天,成都自然博物馆的“自然馆里的博物课”系列讲座暑期专题迎来收官之讲,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登台,带来一场主题为《去哪里看最酷的野生动物》的讲座吸引了许多自然爱好者的关注。现场,张劲硕从中国动物学研究的先驱故事讲起,延伸到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奥秘,带领观众展开了一场从横断山脉到非洲草原的环球“云观兽”之旅。
“暑假对于我们成都自然博物馆来说,参观人流量会有明显的增长,且主要的观众为青少年。”讲座现场,成都自然博物馆(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)副馆长刘仕毅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了馆中近来举行的暑期活动。“针对青少年观众,我们着重科普性,希望给他们带来平时课堂中不太容易接触到的自然科学知识,所以特别准备了‘博物馆里的自然课’这一系列的主题讲座,一共举办了4场,孩子们可以免费报名参与。同时搭配讲座,我们还设计了不少社教活动,包括手作体验活动,和亲子参与的活动。”
讲座现场
从古埃及壁画中的鸟类解密到大地生命演化的史诗,从植物美学到本次压轴的野生动物奇观……据介绍,该系列通过邀请国内顶尖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、科普达人,将深奥的科研成果转化为“听得懂、记得住、讲得出”的故事。
不止于此,在暑期的成都自然博物馆,还推出了“恐龙博士的深夜密令”夜宿活动,以16小时的沉浸式体验为载体,孩子们在夜晚的博物馆探秘地图与化石制作,在恐龙标本的守护下入眠,“刷新”了博物馆的社教科普新场景。
讲座现场
采访中,刘仕毅也提到,这一活动在推出后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,后续反响非常不错。“夜宿活动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,相信以后在寒暑假等重要的时间节点,我们还会不断深化和改善,推出各种不同的社教体验活动。”
此外,据刘仕毅表示,在2025年暑假期间,成都自然博物馆日均客流量约在1万人次。同时,因为丰富多样的社教活动,不少本地的观众被吸引,多次来馆中参观展览与活动。刘仕毅还透露道,在今年的12月还将有全新的展览在成都自然博物馆与观众见面。
本文图据成都自然博物馆赚配网
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